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急症针灸的地位与作用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急症,系指突然发生的疾病或意外损伤而言,有时也包括轻的病症骤然转剧或慢性病症的急性发作。它往往是邪毒过强、损伤过重或致病因子长期作用于机体的结果,表现为气血急剧闭阻或衰竭、脏腑功能逆乱、阴阳极度失调等。急症来势凶猛,病情危重,易于逆变,若不迅速救治,常可危及生命,因此,急症防治一直属于医学科学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从历史上看,中医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急症,自周秦迄至明清,代有发明,疗效卓著。也正是在同急性疾病的长期斗争中,构成了祖国医学的每一个重要进程。如对急性外感热病、温热病救治规律的探索和总结,促使伤寒与温病学说的诞生;而金元时期的各派论争,在很大程度上也围绕着急症。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独特而重要的非药物急救方法,也是最早应用于救急的疗法之一。早在公元前5世纪,名医扁鹊就运用针刺及熨法成功地抢救了虢太子的“尸厥”,成为千古美谈。在历代一些有关急症治疗的医著中,如《肘后备急方》等,都记载了大量针灸救急的内容;还出现过如《备急灸法》这样的专门性急症著作。长期临床实践已经表明针灸在急症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代,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由于其具有方法学上不可否认的长处,在急症治疗中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使得包括针灸在内的很多行之有效的传统疗法反而湮没不彰。
 
    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一方面,疾病谱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现代难治病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的同时,急性病症的表现形式和病种也有更新和扩展;另一方面,由于回归自然的思潮的掀起,人们寻求副作用小,非手术疗法的愿望愈来愈强烈。所以,特别从六七十以来,中医治疗急症成为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新一轮热潮。几乎与此同时,广大针灸工作者也同其他中西医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务人员一起,对急症针灸进行了实践、提高和推广,取得长足进展。和传统的以个体经验不同的是,通过一个一个急性病症的具有相当数量样本的治疗观察,运用各种现代手段验证对照,进一步表明,针灸疗法确实是现代急症救治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而且有着不少为其他疗法所不及的长处。
 
    针灸救急大致有以下一些应用特点:
 
    (一) 双相调节平衡阴阳
 
    急症救治,以挽救生命,解除危急症候为首务。关键在于迅速有效地平衡逆乱之阴阳。针灸的基本作用即是“调阴与阳”(《灵枢•根结》)。急症之阴阳失衡,主要表现有二:一为气血活动异常。如气血骤闭,针灸可宣痹通闭,恰如孙思邈所云:“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道之,灸以温暖之”(《千金翼方•卷二十八》);如气血剧竭,针灸亦可补气滋阴,回阳救逆,所以《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二为神志活动异常。不论气血痰食闭阻清窍,或系气血虚少不能上承所致的各种神明失常状态,均可用针灸“治神”,予以调节。如休克一症,归属厥脱,为邪胜正虚而阴阳有离决之状,神明受扰,病情危重,借针灸调节之功,激发经气,常能使陷入衰竭之脏器功能平复,神志回复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针灸调节具有双向的特点,即在扶正的同时,又可祛邪。这在复杂多变的救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试以针灸抗炎为例,急性炎症均包括防卫反应和损伤反应两个方面,防卫反应太过或不及,均会使炎症加重;而损伤反应任其发展,亦将招致病变不可逆转。已经观察到,针灸治疗既能提高机体的正常防卫反应能力,控制过分的防卫反应,使它保持在适度的状态,同时又有效地抑制损伤反应,减轻对机体的伤害。
 
    针灸在急症救治中的调节作用,目前已经得到了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的证实。我们将在后面各论中详细讨论,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 迅速及时简便经济
 
    急症治疗,强调一个“急”字。急症病急势猛,多应就地施治,以免贻误抢救时机。现代医学在救治上虽有各种有效措施,但一般需复杂的设备及必要的药物;中医治疗虽不要求更多的设备,然而也要具有疗效确切的药物,特别是速效高效的药物,且其给药途径及药物剂型尚在进一步改进中。而在这一点上,针灸最有长处。它不受地点、时间、设备、药物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器具简单,随时随地,均可应急。
 
    由于针灸应用迅捷简便,就能及时控制病势,有利于做到急病急治。急症初期,邪正相争,往往邪偏盛而正未衰,重在快速截断,及时应用针灸之法,常可顿挫其锋,防止变症发生。即使一些不适于单一针灸治疗的急症,通过及时处置,亦能转急为缓,为进一步的中西医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如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一些单位就应用内关穴止剧烈发作的胸痛,止痛率达到100%,再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经济是急症针灸的又一大特点。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不少国家政府和患者的沉重负担。急症救治是其中一笔重要的支出。针灸治疗无论从节约药品资源还是节省医疗开支都有其它疗法难以替代的作用。
 
    (三) 适应范围广泛极少副作用
 
    据统计,在目前300余种针灸适应病症中,急症占百种以上,遍及内、外、妇、儿及五官等各科。应用如此简单的刺法和灸法却能有效地救治这么多急性病症,确为其他疗法所不及。适应范围的广泛还表现在,针灸既可以单独治疗急症,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等;也可以以针灸为主,配合其他中医或西医的疗法,如胆石病等;还可以针灸为辅,以其他疗法为主,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等。随着人们对急症针灸救治规律的进一步认识,针灸的各种变革方法(如电针、穴位注射、穴位激光照射等)日益增多,针灸治疗的急性病种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治疗急性病症的化学合成药物几乎都存在严重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中药尽管好一点但其中不少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已对人类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药物的短处正好是针灸之长,一般而言,只要正确掌握其操作方法,针灸极少产生毒副作用。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的针灸听证会上将这一条作为向世界推广针灸医学的重要依据在之一。减少和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对处于急症状态的患者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四) 用以预防急症
 
    急症病势急重,对机体戕害明显,病人遭受痛苦较大。因此预防急症的发生,历来是急症防治学中重要的内容。应用针灸预防急症,也是针灸疗法的一大特点。早在唐代就明确地记载了以灸法预防恶性疟疾的经验:“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明代《针灸大成》也提到灸防中风。
 
    建国后的一系列工作,进一步证实了针灸确实可以预防急症。在临床上,五十年代末就有人通过2000余例观察,发现针灸对小儿急性脊髓灰质炎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在动物实验上,电针或穴位注射动物某些穴位后,该组动物放血后血压下降程度,停止放血后血压回升速度及存活率均较对照组为高,表明针灸对动物休克的发生,具有某种预防作用。另外,一些机理研究的实验中也观察到,针灸能增强细胞及体液免疫作用。特别是针灸能促使抗体的产生提早或在血液中维持的时间延长,且可令长期降低的抗体增多,效价增高。这为针灸可以预防急性传染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尽管针灸疗法在急症救治中具有上述重要特点,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针灸界及关心这门学科的人们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不少治之有效的急性病症中,针灸疗法尚未列入常规措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对古往今来大量的这方面的临床实践有待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以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针灸防治急症还需要进一步积累和探索,使治疗方法更趋完善,治疗效果更为提高。当前的一个首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加强急症针灸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天津中医学院的石学敏教授,在针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上从大量实践中所总结出的量化方案,应该说具有表率作用。作者撰写本书即是一个尝试。这有后面还将提到。
 
    2.对针灸在急症救治中的确切作用于应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上所述,针灸的作用主要在于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由于急性病症症情复杂严重,变化多端,常可超出机体本身调节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单一的针灸往往不能奏效,或者只能对某一症侯有效,或者只能在某一阶段有效,而必须积极配合中医或西医的救治之法。所以,我们既要充分评价针灸在急症救治中的作用,又要防止“万病一针”的偏向。
 
    3.急症针灸防治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因为机理的阐明,将会对急症针灸的治疗效果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带来新的突破。虽然已经作了不少工作,但仍是薄弱环节。迄今为止,急症针灸,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形成于《内经》的传统针灸经络理论,在方法上,很大程度依然古代和现代医家长期大量的经验积累。要提高针灸在急症救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针灸所长,这显然是关键之一。这需要针灸工作者团结有志于此的各门学科工作者共同做出努力。
 
    4.就已有的国内外针灸临床文献看,尽管近年来急症针灸的文献量在国内仍呈不断递增的趋势,其适应范围在继续扩大之中,但所及的海外的报道,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尚不多,有新意的文章更为鲜见。增强国际间急症针灸的学术交流,扩大影响,促进传播,引起世界各国针灸工作者对本学科的重视 ,应该说,还有相当艰巨工作要做。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